社区 发现 职业生涯发展 在金三银四求职季再谈求职中的帕累托最优原...
在金三银四求职季再谈求职中的帕累托最优原则:优先选择好团队而不是好公司
最近有不少朋友问Lee关于找工作和面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标准格式都是公司做什么的,底薪多少,提成多少,是否大小周,最后问Lee能不能去。其实我想大多数人在问能不能去的时候心底已经有了答案,再问一遍无非是求个心安。但是没有了解过这家公司,直接回答能或者不能都是一种不负责任。
Lee之前在知无不言上有写过一篇关于离职的帖子,叫《浅谈帕累托最优和纳什均衡在电商公司离职博弈中的应用》。今天借着这个帖子再强调一下Lee的个人观点:
在公司挑选最佳人选和求职者挑选最佳公司这个博弈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存在,在初始状态下,帕累托最优是不存在的。
我们来看两种极端情况。站在公司角度,一定存在招进来的这个人是水货,我开高了工资这种可能。站在求职者角度,也一定存在我其实比面试的表现厉害,但是各种原因被压了工资这种可能。问题是面试的时候双方都只能基于表面的信息了解彼此,只有入职后才会深入了解对方。所以才存在入职后问当事人后不后悔招了这个人/来了这家公司,大家异口同声说后悔,非常后悔。
要破解这个难题,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双方在面试这个主战场,比拼谁更能从对方嘴里挖到更多的内部信息,进而做出更有利自身的决策。
这篇文的视角主要是站求职者的,那么在面试中轮到面试者发问的环节就非常重要了。Lee作为跨境的一员,曾经也面过不同岗位的很多人,其中在求职者提问环节,很少遇到令人惊艳的问题。概括起来无非是:
- 社保交不交一金,从什么时候交?
- 工作时间早几晚几?大小周么?
- 是否有人带?是否有公司培训?
- 平时加班多么?强制加班么?
- 有餐补,住宿补贴么?
- 假期按国家法定么?
具体到不同岗位,还有:
- 你们是精品还是精铺?我接的是老账号还是新账号?
- 薪资怎么算?老账号怎么算?新账号怎么算?
- 公司一个月规定开多少个品?非公司方向的品能开么?
- 一个月规定做多少套图?有保底要求么?只会P不会拍有问题么?
这些问题,倒不是不重要,但是如果面试官站在招人的角度,可以有无数种方式把不好的地方,不那么让人满意的地方搪塞过去。我们举个加不加班的例子(括号为内心真实OS):
求职者: 运营平常加班么((*❦ω❦))?
面试官: 首先,我们不鼓励加班的(但是你自己要加班我也没办法),因为我们公司崇尚自驱型文化和人性化管理,领导不会整天盯着你有没有加班(领导当然不用盯,不自觉加班的已经被干掉了),如果你事做完了可以准点下班的(小样,我布置的任务你能下班前完成才怪,做个标签你就得半天)。
另外,我们已经全面接入AI了。像广告啦,作图啦什么的很多工作都是AI来完成的,帮助你更高效的工作(我承认AI发Post是很快,但不好意思你的任务是100张一天)。
最后,像黑五网一大促、账号出问题等比较突发的情况下,还是需要运营加一会班去解决的。不过这种情况一年也遇不到几次,你也不用特别担心(账号救不回来你还敢过周末?周六过来写POA+手机24小时待命等待上级连环call。哦,救回来了想调休?这礼拜休完别想带到下个月去)。
求职者: 哇,听您这么说,公司还挺人性的,不错嘿嘿。
面试官:嘿嘿(我下周也要离职了,招你就是顶我的,兄弟对不起(>人<;))。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求职者的问题是非常空泛的,面试官可以做到不说一句假话,却能把所有不好的地方掩盖过去,从而导致求职者利益受损。所以要想在帕累托最优法则中占据优势,就必须要占据信息上的优势,要想占据信息上的优势,就要把问题集中在小,准和狠三个方向。譬如还是上面加班的例子,如果Lee是求职者,想尽可能了解全面,会这样去问:
求职者:公司哪个部门加班最多?
面试官:首先,我们不鼓励加班的,因为我们公司崇尚自驱型文化和人性化管理,领导不会整天盯着你有没有加班,如果你事做完了可以准点下班的。
等面试官的模板背完,你再问一遍:
求职者:我只想了解下公司哪个部门加班最多?
面试官:额,整体来看,运营加班会多一点点。
求职者:我现在要入职的运营团队,加班时间在整个运营部门是平均以上还是以下?
面试官:平均线哈,就是平均水准。
求职者:平均水准是什么水准?是一个小时么?
面试官:差不多,一个多小时。
求职者:还是我这个团队,上个月最晚的一次加班是几点?是什么原因?是日常加班,还是突发情况呢?
面试官:。。。我想想
大概到第4个问题,面试官就不可能用话术和模板来对付Lee了,必须要深入思考来回答Lee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借助着层层递进,来搞清楚公司加班的真实情况。
这里的精髓,是在于不要跟面试官纠结公司这种大层面,而是直接下沉到即将入职的小团队层面。所谓提问题要小,准,狠是也。
原因也很简单,从帕累托最优原则出发,越具体的问题才能得到越具体的回答,才能占据信息态上的优势,从而才能在跟面试官的博弈中取得帕累托最优。
第二个层面,就是Lee想借着本文的标题想阐述的:一个公司的政策和福利,只决定了你在这家公司过得好不好的下限,你所服务的团队和直属上级,才决定了你能获得的上限。
下午茶再好,资源再多,公司团建再诱人,也只是给绩效最好的那个团队。
你在不在那个#1团队,比你去哪家公司,更重要。
你的直属上级愿不愿意栽培你,比这个公司有多好的综合福利保障,更重要。
小公司也有做1亿+的团队,大公司也有拖后腿的团队。
所以请优先选择和重视你要去的团队,而不是公司。
祝正在看本文的所有求职者都能找到一个满意的团队!
Lee
2025.2.26
10 个回复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Leeaandrew 、 小狗也得吃饭 、 COULDTONIGHT 、 max人间痴狂客 、 Annieonmymind 、 komoribe 、 蒸的卷不动鸭 、 lEtmIheArU 、 一只路边的也够 、 爱吃菠萝的小王 更多 »
假设你现在的公司没有团队,基本都是各自做自己的工作,没有交流,也没有人管
但是福利不错,比同行业高
不加班,也没有打卡考核
薪资准时月初发,而且你也满意
假期跟着法定走
但是没有上升的空间和渠道,
没有开会,不用汇报
你会选择去还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