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Amazon 白帽运营勇闯红海实战记录(1)从0-1推...
白帽运营勇闯红海实战记录(1)从0-1推新品,堪比亚马逊版的《鱿鱼游戏》--要么踩着竞品尸体登上BSR王座,要么沦为A9算法的祭品。
24年年底,老板让我接手一个新项目,想让我记录一下从0-1推起来的过程,整理都整理出来了,不如分享给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后续也会持续进行更新最新推广过程!
本人纯白帽打法,3个月内带新品冲至日销200 ,BSR排名前30,本篇讲的是新品运营规划与冷启动。
附上小类排名和订单截图:


运营规划
新品期最让运营头疼的莫过于「库存」与「销量」的极限拉扯:备多了怕滞销,备少了怕断货。如何制定科学的销量目标?答案:用数据测试代替盲目押注!
1、测试主推款
初战失利--在粉色/黑色/杏色三款中,优先测试类目热销色粉色(站内广告 站外放量)。结果ACOS飙升、转化率仅5%,直接判死刑。接着转投杏色与黑色,这两款的ACOS和转化率比起粉色,都要更好且转化率突破10%!最终选定男女通吃的杏色为主推款。
这里有个血泪经验是站外放量虽能冲销量,但对自然排名权重无益!
2、测试市场评价和排名预测
在初期积累评价后,需要观察未来评分趋势是否能稳定到跟同行接近或者略好的情况,若评分稳超竞品,即可判定产品匹配市场需求。
同时可以预估未来产品大致的自然排名,在前期广告投放的时候,可以观察ASIN在类目核心大词下的自然排名变化,因为亚马逊是会根据产品的表现,将产品的自然排名最终稳定在某个区间,刚开始推广时候的排名可以用来预估一个最终可以达到的位置,以在推的这款产品为例,如果在这个类目多个大词的下面,刚开始推广的自然排名可以到100多,那么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和积累,未来自然排名可以到五六十名,那就可以按照类目五六十名的水平去做全年的销量预估和备货。不过最后还是得根据自身所处类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针对淡旺季明显的产品,可以看淡季广告投入非常高的时候能出多少单,旺季可以预估达到这个水平的1.1-1.2。备货是一个弹性范围,需要一次性准备6个月的货,其中2-3个月的货放在亚马逊,保证不断货,部分货在海上,部分货在本地。
3、销量预估
销量目标制定也是一个让人头痛的环节,但在运营具体工作中,又需要有一个数据目标,所以在做这个销量预估的时候,可以根据市场情况(竞品销量,比如类目排名前50的竞品销量)以及过往运营经验,考虑在第一个阶段想要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日销100单。
广告投放
新品期广告投放堪比养鱼,找到鱼苗,测试鱼苗是否合适饲养。而「组建关键词库」和「关键词测试广告」就相当于是找鱼苗和测试鱼苗的步骤,我们需要大量测试找到找到一批数据反馈比较好的关键词,然后进一步扩量,从而拉升整体销量,提升产品自然流量。
第一步:市场调研--调研池塘
养鱼我们需要先在市面上找到优质池塘,同理我们需要在我们类目下强相关的竞品,可以在亚马逊前台搜索,也可以用**找词关键词分析-近30天订单量排序去找,看一下市场容量、竞争度、价格分布,这些会影响后续的定价和广告投放;

第二步:组建关键词库--组建鱼苗库
组建关键词词库就像找到适合养殖的鱼苗,并进行分类,构建自身的鱼苗库,分3步走:
1、找词
在亚马逊品牌分析报告中,导出所有包含“fan”的关键词,综合考虑旺季和淡季的搜索量;
或者用**找词,使用多ASIN对比,反查上面那一步搜集到的核心竞品的关键词,时间周期选择1年,就可以查到包含淡旺季所有时间段的竞品流量关键词。

2、判断相关性
可以将反查出来的关键词列表下载回来,通过其中的相关性数据快速区分开高/中/低相关性的关键词。
3、构建广告关键词词库
根据淡旺季搜索量和相关性,可以手动选上可以设置的广告模式。最后你会得到一张如下关键词记录表,你可以在后面标记每个词是否开了广告组,以及定期统计关键词广告表现如何。同时还可以将关键词类型、产品类型、使用场景进行划分,后续更好地进行广告词组的划分。

第三步:关键词测试
1、搭建新品广告框架--搭建鱼苗环境分组测试
广泛广告的核心任务就是找到潜力鱼苗。根据词根分组,设置相关词根的广泛广告,这个广告组的作用是为了让Listing在更多关键词下面获得权重,以及跑出一些新词。
精准广告的核心任务就是养鱼苗,长得快的就到大鱼苗组,一直长不大的就果断抛弃,禁止浪费饲料。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根据上一步整理出来的关键词库,上一步整理出来的关键词库,按照搜索量排序,10-20个词一个组,分组设置精准广告,给一定的预算,如果有数据好的词,保留在广告组中,保持单量,数据不好的词单独列一个组,再测试,如果数据一直不好就去掉,直到出现ACOS和转化率负荷要求的广告组,可以根据情况给广告组更多预算去扩量。
PS:也可以根据场景将关键词分组,不同场景的关键词放一个广告活动里面去测试。
2、测试竞价跑曝光点击--测试喂鱼饲料量
竞价就相当于饲料,饲料喂多少也是有讲究的,不能一开始就喂个大的消化不了,得循序渐进,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1美金开始测试,没有数据就往上加,直到跑出曝光数据,每天看是否要继续提高bid。
目前广告展示有3个位置(搜索结果页头部、搜索结果页其他位置和产品详情页),如果所有词都跑到商品界面,就需要加PPC价格,也可以让广告组跑到前2个位置来看反馈数据。流量大的词不一定转化率差,要看具体的广告数据反馈。
3、设置广告预算--饲料分配
目前1个产品700--800美金/日,平均一个广告组30-40美金/天,根据广告组所投放的词,结合流量排名,给一个基础预算,目标是每个词5--10个点击/天,如果点击量不足,在往上增加预算,最终达成每个词20-30点击/天。
PS:如果预算有限,可以每天预算低一点,这样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得到测试结果。
4、重点投放跑出自然排名的关键词--关注有鱼卵的鱼
有鱼卵的鱼得重点关注,因为后续能够持续产出新的鱼苗,这就和关键词有了自然排名一样,保得住就能够持续带来自然流量。‘
所以我们需要持续关注自然排名新增的关键词,并看当前的排名是否稳定,是否需要增加广告投放,补充曝光。特别是在关键词在前16名(搜索结果页第一页)的关键词需要重点关注。

新品期常见问题
1、怎样判断新品期结束?
其实新品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一般会将新品期和增长期放在一起去看,当销量增长达到一定水平,再往上增长没办法提高自然排名,那证明亚马逊认为这个链接就是这个水平,并且结合利润的考虑,就会达到瓶颈期。所谓的新品期扶持流量,是指3个月内新上架的商品,如果销量好,跑到new release,才有流量。
2、新品期如何快速获取评论?
因为目前的打法是纯白帽,所以只能通过VINE计划,可以发出30个免费试用,并邀请用户留评。
当然,很多新品也要做折扣和低价,即时没有评论,也可以获得一些订单,然后获得评论。
3、新品期需要注意的地方:
目前新品期最大困扰的是备货问题,同时最大的难点是,又怕货不够,又怕卖不好。如果抱有很大的预期,一定要多备货。
所以新品期尽最大可能不要断货,一旦断货,前期所有努力全部白费,自然排名和广告数据崩掉,里面会有权重的影响(亚马逊对你的印象),权重高会推到一部分用户面前。
以上为我针对新品期的运营规划以及启动的一些思考和整理,产品后续推广情况和具体的推广调整策略也会持续进行更新,且听下回分解!
20 个回复
晚辈萧炎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赞同来自: 原则上来说可以
你这小类发出来,不会有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