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行业发展交流 12州联手起诉特朗普关税政策:我们不是在...
12州联手起诉特朗普关税政策:我们不是在备货,是在赌政策。

而这场政治与经济的角力,对于我们这些身处供应链前线的跨境卖家而言,远不止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是影响每一票订单、每一次补货的实质性风险变量。
在此之前都有聊过运费上涨、补多亏运费、补少又担心断货,最后还是得自己来下决策去激进还是稳定,还是得“观望”
现在搞得都感觉不是在做运营,而是在做“投机”与“生存”的考量。
尤其对于做母婴、家居、体积大品类的卖家来说,几千上万件货、一票订单动辄几十万的成本,政策不明朗,就是最大的决策压力。

目前已经对供应链和仓储逻辑造成了很多影响:
关税变动,提前出货 vs 滞销风险并存
有些卖家选择提前备一大波货到美国本土,但美国仓租和仓储压力持续走高,砸在手里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原因:关税上调预期下,企业普遍采取“抢出口”策略(如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中国对美出口量在关税生效前激增30%)。
风险点:美国仓储成本(如亚马逊FBA仓储费2023年上涨12%)和库存周转率压力(平均周转周期延长至60-90天)确实可能挤压利润。
人民币升值、物流价格波动,加剧了成本测算难度
原本每单净利10%-15%,被汇率吃掉2%,再加物流小涨,关税不确定,这单到底还赚不赚钱?谁也说不清。
汇率影响:2023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5%,导致出口企业利润直接缩水(如每单净利10%的企业,汇率损失约2%)。
物流波动:红海危机推高海运价格(2024年1月上海至美西运费同比上涨150%),叠加关税不确定性,企业难以锁定长期成本。
利润率已被压到底,政策一变直接吃亏
尤其是代工厂型卖家或者走大件直邮的团队,本身议价能力不强,货值高,任何政策波动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大件商品痛点:家具类目海运体积重计费(如1立方=167kg),关税按货值征收(如美国对沙发征收6.5%关税),政策变动后成本飙升难以转嫁。
反正现在形式更是乱,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对我们小卖而言到底是能浑水摸鱼,还是彻底没有了机会。我认为当前政策局势越混乱,越是大品牌和成熟供应链在观望和收缩,而对于我们这些体量小、响应快的卖家来说,可能会是逆势而行的时机。
谁知道我实在浑水摸鱼,还是在浑水被困,反正我现在就是该上品就上品,一切照旧,既然选择自己做了自己的节奏肯定不能断,大势所趋肯定无法抵御,不行我就转欧洲日本去,烦死了。
7 个回复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willwsdwd 、 aaa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