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职业生涯发展 是我真的太菜了吗?该何去何从?又该从哪些...
是我真的太菜了吗?该何去何从?又该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
最近也面试了挺多,看到论坛里都说今年行情很好水涨船高可我怎么觉得并非如此,很多都是要么觉得我以前业绩不够,要么可以的就是提成十分难拿没有人带,大哭.gif, 现在在一家工贸一体的公司,说是精品是只专注于一个类目,但是这个类目下的产品还挺多的,也是属于算有名气的品牌,
我比较想好好沉淀去提升自己的运营能力,亚马逊的打法很多,我觉得自己需要提升的真的很多很多,所以我最近一直在想目前这份是不是适合我,这里的工作氛围就真的很一般,一天下来没有一个人和我讲话,本来就天天一个人现在更是,所以就思考的很多,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其实一开始也想过转行,但是很多都需要经验,就还是决定专攻在这个平台。一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想着一定要找一个氛围好的可以沉淀的,既能学到东西也可以多认识些人,害真的好迷茫。
不知道有没有过来人能够给些意见或者聊聊天也好,跪求轻喷,
56 个回复
劳伦斯杨杨 - 亚马逊广告投放师
赞同来自: ivy0109 、 Weil安 、 苏小弟 、 聚又散 、 吃柚子吗 、 暖微Love 、 Ayonga 、 Mason19 、 向前1992 、 satoshi2855 、 就是我呀 、 hagvilasba 、 soulmaster 、 人间I惆怅客 、 蜗牛青年 、 Edinburgh 、 Hexxagonnal 、 Jean白的没朋友 、 拥抱变化的江南君 、 慢跑的猪 、 Miserable_J 、 Denise66 、 晋太元中 、 尘尘几许 、 一颗红豆呀 、 橘子味布丁 、 Wmg351 、 分不清大小王 、 chenchen12345 、 hahaa321 、 这人可真懒 、 fire1199 、 河水清且涟漪 、 jojo12345 、 Sylvie33 、 fritz22 、 silvia520 、 抓不到 、 hcydlp 、 AMAOMAO 、 FREEme 、 blublu 、 夺熊猫粮食 、 小白sky 、 猪也有理想 、 王多余 、 前面可是一方通行 、 小麦家一枚 、 伏天余生 、 懿飞扬boy 、 limking 、 DIDIER 、 秃然的自我 、 涂灯2025 、 请叫我咻 、 BruceChin 、 地瓜1237 、 飞起来吧肥肥 、 xyz1xyz 、 KATIE 、 奶茶超爱加芋泥 、 Dirtytc 、 jess_yoong 、 章小北 、 红色的虎鲸 、 shaokunms 、 dalianmao 、 早睡早起123 、 luckys 、 lonelygod 、 城风破浪 、 Viviki 、 前领导很漂亮 、 JACK2021 、 暖暖鸭 、 脱了缰的蜗牛 、 西瓜女孩 、 cass2021 、 潇湘夜雨莫大 、 大小小 、 菜鸟营老大 、 小李子123 、 大洋哥哈哈 、 熬出黑眼圈做跨境 、 咕咕的思考帽 、 bilingbiling 、 大怪兽 、 每天都睡不醒 、 懂小姐 、 立风123 、 北北北极光 、 从无到有 、 公子小徐 、 炸了地ball 、 ayufff 、 farion 、 在Jeff家搬砖 、 MAKUIER 、 可喜可乐 、 卡布琦诺 、 leoczj 、 两两两两 、 ni安好 、 小白来提问 、 晨曦 、 Gary0728 、 Iris0709 、 Onehee 、 JonCha 、 weixin64635 、 lcer1007 、 c1425777385 、 hui730802 、 molliee 、 vioauwume 、 用户名已存在 、 啸哈哈 、 宣化初雪 、 或或啊 、 liliane 、 Jennifer_L 、 围城 、 rouly陆离 、 八木 、 hahavsgood 、 艾欧尼亚第一运营 、 迈克尔森家族一员 、 木枕公子 、 勤奋大白 、 yitian5039 、 Polarland 、 rolypolybaby 、 二十一画生 、 Abby003 、 月薪不上万不改网名 、 lxlnicola 、 jiyaya 、 shop10000 、 cathy0223 、 li4500257 、 Nameneo 、 水滴蓝C 、 好哆鱼 、 吾生有涯 、 Rita7777777 、 Janenew 、 锦瑟华年 、 Jimm王 、 捌玖不离拾 、 木木小九 、 昔情难追 、 稻草人哥 、 hajnal 、 xiaohan 、 贝索斯给我爆单 、 neil408 、 起风了1235 、 啪嗒星 、 菠萝菠萝蜜 、 君子陶陶 、 pengfriky 、 LIK829 、 jannielove 、 yangna 、 是麦乐迪呀 、 Carrie 、 wo无奈里 、 但行好事XW 、 萝莉虽小但萌 、 尔东陈 、 吃湘菜的橙子 、 举起右手的Andrew 、 PUforever2014 、 wakakalala 、 绿底黑纹 、 天空一片蓝 、 林小夏夏 、 wanyine 、 乱世孤旅 、 jjjjjustwe 、 驴子先生 、 Connor1 、 Elica98 、 springyyds 、 叫我仙女姐姐 、 1580诚信交流 、 林溪有风 、 KKiwi70 、 浮光掠影 、 RichardLiu 、 Niko5420 、 hhj187785 、 有米要不起 、 铁板猪蹄 、 小趴菜99 、 蒲公英的约定 、 yeonjunni 、 Rumspringa 、 一只大鹅儿 、 青青青山 、 YRUsodiao 、 欠姬一瓶野格 、 yiiiii1 、 Albert666 、 杰尼杰尼 、 番不茄啊 、 Erin009 、 Kritsugu 、 乌克兰小乳猪 、 断情绝爱洪世贤 、 多补点水 、 eee123 、 心无旁骛的相拥 、 gambitious 、 陪你吹吹牛 、 Jerry8888 、 北上广第一深情 更多 »
今年到处都缺运营,尤其是做过2-3年精品的老运营,基本通过正常的招聘渠道都很难招到合适的,某招聘软件上显示深圳150人以下的跨境电商企业有差不多5000家,13687个Amazon岗位,但简历库只有200多份简历,如此悬殊的落差估计做企业招聘的HR头都要秃了。
这也很好理解,今年入场的卖家多,老玩家也在疯狂扩招,但是市场培养人才是需要时间的,之前是10个锅8个盖,凑一凑等一等勉强能满足市场需求,但是今年变成了20个锅8个盖,狼多肉少,自然就难招人了。
想尽快招到合适的人,就只能加钱,于是今年市场上运营的薪资就水涨船高,可以说是利好我们打工人,一方面,我们应该趁着这一波市场红利好好挣钱,但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人力成本上升,人员素质反而在下降,人均产出必然会被摊薄,这对于资金实力不雄厚的公司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身为运营的一份子,我会思考一个问题: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薪资增加只是因为单纯的市场波动,还是因为我们的能力、能创造的价值实打实的提高了,如果只是因为市场波动,那等到市场重新洗牌,热度冷却或者人才缺口补上之后,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这个行业什么时候都缺人才,但不缺人,偶尔因为行情波动缺人,最后也会因为市场遇冷被淘汰掉,我们不是老板,没有资本,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一身本领,身为一个渺小的打工人需要时刻注意打磨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多在自己擅长的,且最好是有一定门槛的领域学习深挖,别只跟着公司随波逐流,如果不能吃学习的苦,最后免不了要像卫生纸一样被人用完就扔掉(恕我这句话有些难听,但我就是时刻这么鞭策自己的。)
前几天面试了一个做过一年铺货的运营小伙子,令我感触很深,面试时整个人浑浑噩噩的,两眼无神目光呆滞,回答问题时反应总是慢半拍,面试到一半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已经将他Pass掉了,当时我很想善意的提醒他,希望他先休息一段时间,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再出来找工作,最后想了想还是算了,这种事需要他自己觉醒才有用,身为一个面试者,除非是对方主动向我寻求建议,否则我哪有资格对他人指指点点的,毕竟我没有经历过他经历过的事,不能感同身受,我能做到的最大善意也就只是在面试的过程中全程对其保持尊重,毕竟天气挺热的,人家大老远来一趟也不容易。
我虽然没有做过铺货,但我前前后后也面试过几十个铺货公司出来的运营,对这类公司的运营模式有所了解,无非就是用ERP不停的上产品,动作重复且单一,真的就是名副其实的工具人,这种感觉就像是流水线的工人一样没有灵魂,只不过在铺货型公司里披了一层电商+外贸的壳罢了,我想任谁在这类公司里呆上个一年半载的,身心都会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
铺货这种模式本就是平台在某个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在初期平台希望卖家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这样才能满足更多卖家的需求,所以铺货才有合适的土壤生根发芽,并且也让一部分先驱者捞到了第一桶金,可是现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的红海类目一抓一大把,大家都在为急速提高的流量成本、摊薄的利润、以及同行的恶搞而感到发愁,精品运营尚且如此,铺货又能好到哪里去?
我们常常以“一年的经验重复用了10年”这种话鞭策打工人不断学习,改变,可是这句话又何尝不是对某些公司说的?因为铺货之前赚到了钱,所以就打算一招鲜吃遍天?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种遗留产物迟早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其实我个人对那些铺货公司并没有任何的意见,各干各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只不过同样身为打工人的我会有一些同理心,员工在这种公司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很难得到什么成长,工作经验也不受市场认可。我觉得好的公司是应该和员工共同成长的,而不是把员工当熬药的药渣,用完就可以扔掉了,这样的公司,这样的老板,价值观多少是有问题的,大家还是擦亮眼睛尽可能避坑吧。
理想中的工作不是求着对方给多少多少钱,而是一种合作关系,我负责提供价值、解决问题,然后获得报酬,只拿钱不解决问题,或者只解决问题少拿钱都注定无法长久,所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重要,那我们打工人该朝着哪些方向去努力呢?
前几天看完侃侃网的一篇文章挺有意思,里面有提到当前比较抢手的人才有这么三种:
具有爆款打造能力
自带优质资源
对广告有很深的理解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LmRUkHXTrpjHVV37eHBIEg
文章讲的有几分道理,但满足上述条件的运营,哪个不是血里火里滚三回的?其中优质资源需要不断踩坑外加长期的积累;爆款打造存在一些技术门槛和公司各方面资源的配合;至于对广告的理解,一个优秀的广告优化师,都是拿钱喂出来的,一天花500和一天花5W,对广告的理解肯定是不同的,我一路成长为一家公司的广告负责人,踩过的坑实在太多了:广告烧的多了,没利润,烧的少了又不出效果,有时没和老板沟通好,一个月就烧出去一辆玛莎拉蒂,等到月底进行数据盘点的时候,和老板、运营们大眼瞪小眼,那种感觉真不是个滋味。
有这么一句老话:行难事者,必有所得。
我对这里“难事”的理解并不是那些需要我们累死累活的事才叫难事,而是有深度,有门槛,值得我们长期为其投入精力的事,你要说在铺货公司一个月上要上500个SKU,难吗,确实不容易,让我做,可能拼死拼活都做不好,但这样的难事对我们自身能力的提升有什么帮助吗,这样的工作有什么门槛吗?既然没有什么门槛,你来做和别人来做又有什么区别吗,既然没区别,岗位的可替代性就是最强的,此时的议价权就完全掌握在公司一方,无论待遇怎样,都只能老老实实的闷头做,毕竟如果你不干了,公司可以分分钟再招一个人进来顶替你。
这就跟亚马逊选品一样,其实没有门槛的产品反而是最难做的,因为谁都能进来插一脚,再怎么蓝海的类目,只要有利润,用不多久,就会一窝蜂的涌进一大波卖家,推广成本急剧上升,最终有利润也变成没利润,最终有资金实力的卖家打价格战把没有资金实力的卖家熬死之后,再开始垄断市场,提价挣钱(真 · 互联网思维,服了)
核心竞争力
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用一个主题:不想被市场淘汰,就要有核心竞争力。什么叫核心竞争力呢?用那句大家都听过的话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这里分享给大家一个方法论——三圆分析法(Three Circle Strategy),用来系统的梳理自己的核心优势
A区:自己的核心优势区——独特的优势,打工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止步不前这个区域就会逐渐缩小;
B区:我和他人共有的能力区——基础的职业素养和办公技能(例如Office三件套)和常规工作内容;
C区:他人的核心优势区——他人的独特优势,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减少这个区域的范围;
EFG:自嗨区——自认为是优势,但其实没有人在意——每天辛苦加班到12点,只看过程不看结果;
D区:你和他人都还没做到的,但却是实打实存在的需求——公司的拓荒新业务;当前没遇到,但以后很大概率产生的的新需求;
现实中会存在一个问题:我们和竞争者都可能出现把EG区的特点(各自独有的自嗨区)错认为是AC区内的特点(各自独有的优势),这就是典型的“努力到只感动了自己”
至于有些规模看着很大但管理十分拉跨的公司,例如能说出“不加班来深圳干什么”这种,属于通过无脑堆员工的时间来掩盖自己在绩效管理上的无能,在这种公司生存,不仅要满足业绩需求,而且还要满足老板看到员工疯狂加班就会很爽的精神需求,在这种条件下,自嗨区的特点也能顺理成章的转变为优势,但这属于某些老板独有的高级需求,我等俗人还是远离的好;
想要有底气对这些职场乱象,沙雕公司说不,那就得让自己变成那种到哪里都不愁工作,我要是离开就是公司极大的损失的人,有一个方法可以加速自己的成长,那就是多做些自己和他人都没做过的事(D区),不断增大自己的A区(独特优势区),其实就是一些新领域的拓展和尝试,这个过程你会遇到许多从未遇到的难题,想解决这些难题,就得逼着自己不断的输入更多的知识,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其实小到产品运营,中到个人职业规划,大到企业经营都可以应用到这个理论,下一篇文章,我会聊聊三圆分析法在广告和运营中该如何应用。)
之前看过一篇讲企业战略规划的文章,里面有一个观点叫:看五年、想三年、认认真真干一年。
看五年就是问自己一个问题:
今天,哪件事你不做,5年后一定会特别后悔?
然后,制定三年战略目标。
最后,把目标拆解为任务,和全体员工一起,认认真真干一年。
这就是战略规划。
我们可以对比下淘宝和亚马逊,虽然亚马逊的走的比淘宝要早,但是淘宝走得却比亚马逊快很多,淘宝平台的一些现状在亚马逊上也初现端倪,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向国内的淘宝卖家取取经,或许能得到一些应对亚马逊问题的解法,例如:
我们可以分析下淘宝出现这些机制/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以及亚马逊以后可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吗,如果出现了,亚马逊是会借鉴淘宝的做法,还是说有其他更符合亚马逊调性的解决方式呢?这些事情都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战略规划的重心,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公司。
有些问题或许还没有出现在亚马逊平台上,但谁能保证以后是什么情况呢?人啊不能只看到眼皮子底下的事。未雨绸缪,然后坦然面对,才是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