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分类:  产品开发 所属圈子: Amazon 产品开发

入坑两边多,想把一半精力放在选品开发上,想请教下大家通常都怎么进行选品开发

发帖3次 被置顶1次 被推荐1次 质量分0星 回帖互动7次 历史交流热度2.82% 历史交流深度0%
    第一次发帖,是在论坛限制逛贴deadline的前一天,我决定用最认真的态度,讲最废话的废话。抛砖引玉~~我是砖,请大家多多指教。

       本畜入坑两年零三个月,前后在两家公司呆过。误打误撞去了第一家公司,在那里主要负责清货,用新链接正常推广把不再投产的库存清完。插个话感谢一下前BOSS,钱多直接让新手拿新链接练手。事实证明,他没有错。半年后我师傅说我入行了。后来出来面了一些公司,发现原来前公司在选品方面算是很厉害。当时出来的感觉是,理论上没有推不上去的产品。当然这个话大家可以无情吐槽和嘲笑。来到目前这家公司,模式是专业的品类线产品经理协助,运营负责主导开发推广运营。但此时的开发仅限于在本类目里面精耕细作。现公司在风控这块要求比较严格,推广采用的是类白帽(有找一些评价),所以在开发阶段和链接呈现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楼主原先做的是英国站,今年5月开始接手美国,后来在美推两条新链接表现也不错。给楼主总结一种原来运气并不算好,而是真的也有付出和收获只是不知道的结论。

        现公司让我看到了比较全貌的推广运营过程。推广节奏和关于广告投放方面,都让我有了新认知,亚马逊没有很绝对的东西,更认识到,除去对于像同质化严重功能又单一的例如手机壳之类的品类需要依靠强运营,对于绝大多数品类,一个产品是否能成为爆款,基本上在开发阶段就已经决定。链接呈现和推广节奏和运营策略这些只是辅助,那么选品和开发就非常重要了。楼主想把一半精力放到开发选品这块为下一阶段做准备。楼主在这个行业里经历过几次兴奋怀疑循环反复的过程,现在更加相信亚马逊是个还不错的平台,跨境电商是一个回报率超高的行业。虽然还是卑微运营一枚,但我相信这个行业会让人自由,是这个希望支撑坚持到今天,楼主和大多数人一样,也想成长。

      虽然平时摸鱼在前台搜搜逛逛,BS榜,新品榜,也会每隔段时间看品牌分析的新词。平时比较粗略地看整体的体量,体量分布特征,毛利率和运营成本比例这些,但目前仍然摸不到门路,没有形成一套判断的方法。想请教下大家,平时选品都会经过哪些步骤呢?我是否应该在初步判断还可以的类目下去进行详细调研了解?每每看到那些上去就大爆而且还没有什么竞争对手的产品,简直不能再羡慕那些开发的人!!!他们是怎么样拥有这种超能力的?!!!(吐槽下论坛怎么都不能发表情~~)

      以上,比较粗浅,还请大家多多指教,祝大家都能成长大麦和爆上加爆~~

 
已邀请:
开发的内容主要是选品,下面分享一下选品的一些逻辑:
 
选品在运营中的重要性:
 • 产品是整个运营的基础;
 • 七分在产品,三分靠运营;
 • 优质的产品是维护账号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 品质优良、利润空间大且市场容量大的产品是打造爆 款的基础;
 • 所有运营技能的竞争最终都需要回归到产品层面的竞 争;
*选品中思维上的坑: 选品难?
• 选品之所以难,是因为你掉进了思维上的坑里。
• 长期不出手,还美其名曰“追求完美”;(懒)
• 固执己见,只会反驳,不接受有经验的人的建议; (无知)
• 选品中贪多、贪全、盲目追求独家和差异化,导致进 展缓慢甚至无进展; (贪)
*选品前的必要思考:
• 选品重要,选品前卖家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
• 1. 资金(多与少);
• 2. 侵权要素(专利、版权、品牌);
• 3. 操作难易度(产品本身—质量、功能、包装搭配、 品质把控、发货物流、安全 认证—FDA, UL588, WEEE);
• 4. 偏好(资源优势);
• 5. 升级换代(主体升级带动的配件升级,自我主动升 级);
*选品的底层思维:
 • 选择自己熟悉的(不熟不做);
 • 选择符合自己实力的(量力而行)
 • 选择有价格优势的(无利不做);
 • 选择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刚需致胜)。
*选品的宏观考虑:
 • 市场调研(市场容量,竞争环境,发展趋势,供应链 情况---具体的 调研方法)
 • 产品成本分析与定价策略(竞争对手分析)
 • 仓储、物流及FBA相关因素 (小而轻 VS 大而重,液 体,粉尘,膏 状,电池等敏感因素)
*选品的竞品分析:
 • 店铺/品牌规模影响力
 • 竞品的质量/价格/定位
 • 竞品的Review分析/口碑
 • 竞品的供应链情况
 • 竞品的不足之处和出色之处 • ---具体的评估方法
*选品的数据分析(总结):
 • 通过关键词搜索结果数来评估竞争热度
 • 通过单个Listing的Review数量以及星级来评估产品品 质
 • 通过Top 100的售价趋向和区间来评估销售价格
 • 通过前20页的Review总数量来评估市场容量
 • 通过前20页的Review整体星级来评估产品的潜在隐患
 • 通过FBA发货比例来评估发货相关因素
 • 通过热卖Listing的创建时间(最早的Review发布时间) 来预 判销售周期
*优秀的业务属性:
 • 2014年亚马逊的年度股东信中,贝索斯开头写了这 么一段话:
 •“一个梦幻般的业务一般要有四个属性,一是客户刚 需;二是它能成长到很 大的规模;三是资本回报率 高;四是它能抵抗时间。当你找到这样一种业务的 时候,你应该把它紧紧抓住不放。 ”
 • 选品的角度看:刚性需求,市场容量,资金周转率, 更新换代慢
*选品的底层思维:
 • 选刚需品(用户对产品功能的需求大于对产品外观、款式、颜色、 尺码的追求, 且功能不可替代, 我需要 VS 我喜欢)
 • 远离侵权和违规产品(尽量不碰不确定的产品,比如卡通类、指尖 陀螺、抱指猴、 日全食眼镜等)
 • 田忌赛马(刚刚好+尽可能好 VS 最好+更好;中等质量,高等图片, 中等偏低的 价格向中等偏高的价格过渡—避免追求“最好”的误区, 要认清事实:小卖家大概 率事件没有大卖家的品质好,伪品牌基本 上来说都没有品牌货更好! )
 • 专注&精深(专精于一个类目,精耕细作,掘井及泉和冰山理论, 比如LE LED )
 • 中小卖家选品提醒:偏冷门,竞争热度小,刚需, 适中售价。
*刚需产品举例:
 • 刚需:螺丝刀套装,电视架,水槽漏,工具类产品
 • 非刚需:手机壳,时装,饰品(手链,耳环,戒指 等)
 • 非刚需中的刚需:户外防风衣
 • ----“我需要” VS “我喜欢”----
*刚需产品:
 • 1. 产品是被需要和被渴望的;
 • 2. 无可替代;
 • 3. 在行业里没有特别奇怪的管制,不涉及侵权要素;
 • 用户对产品的功能性需求大于对产品的外观、颜色、 款式、 尺码等所有主观的需求和追求。
 • 刚需 VS 非刚需(我需要 VS 我喜欢)
*马斯洛求层次论:
 
*最佳产品:功能而非奇想
 
*刚需产品优选类目:
 • Tools & Home Improvement
 • Sports & Outdoors Product
 • Pets Product • Kitchen & Dining Product
*选品的陷阱:
 • 盲目追求高质量(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高成本意味着没 优势)
 • 盲目追求差异化(功能有区别—成本增加;独家私模—成 本更高;数量差 异化—成本更高;搭配差异化—成本更高; 包装差异化—成本更高)
• 盲目追求特新奇(看到后喜欢,但脑子里原本没有概念— 没有概念就没有 搜索,亚马逊没有“逛街”的概念)
 • 盲目追求偏冷门,竞争小(没有搜索结果,没有竞争,但 是--没有搜索, 没有市场)
 • 盲目追求市场大(大卖把持,黑白通吃,竞争激烈,且没 有发展的机会, 比如电子类的“吉祥三宝”)
*最有效的八种选品方法:
 • 站内Best Sellers选品法(五个维度,500条产品,多个类 目);
 • 成长型优质店铺复制法(刚需,少SKU,销量大,利润可 观);
 • 1688跨境专供选品法(供应链端倒推,销售端验证);
 • 类目纵深挖掘法(专注一类,构筑护城河);
 • 大卖家新品跟进法(关注多个大卖家,高频、深度跟进);
 • 站内数据选品法(以amzdata.cn为例);
 • SNS社媒选品法(你在Face Book和YouTube上干了啥?);
 • Review反馈后的产品升级倒推法(市场一线来的产品更新 迭代信息)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x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