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0-1:选择品类的注意事项

发帖6次 被置顶5次 被推荐5次 质量分0星 回帖互动98次 历史交流热度22.08% 历史交流深度0%
大多数有盈利的卖家都会有自己起家的种子产品线和老底子团队,但是想拓品类的时候就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运营不接受新品类,项目一再拖延,上线后的表现跟预期规划完全不一样,挣不到钱而且麻烦和借口不断。有时候如果是新人+新品类,可能会遇到完全无法下手的情况。针对于此,本篇简要分享一些注意事项,以供参考和讨论。

1.不要低估新品跑出来的难度

    虽然是大家做生意都是为了挣钱,但是不同的卖家在挣钱的这个最终目标上的优逻辑还是不一样的。有人喜欢高毛利的小众产品,有人喜欢周转快的轻小件,也有人喜欢有门槛的大件,或者生命周期长的耐用品。每种喜好都对应不同的经营思路和收入策略,本身没有谁对谁错,能挣到钱就行。

   最近两年大家都有亲身经历,选到并且推起新品然后盈利的难度越来越大了。除了市场环境的不可抗力,一部分原因也是大家对于选品方法的轻车熟路带来的思维惯性,片面的认为大家不是一直都这么选品的吗,从而轻视了新品推起来的难度,继而引发一系列前面提到的经日常困难。

  一直以来评估推新难度无外乎3个路径,1看新品/新卖家销量/坑位占比,2看新品获评和拉排名是否容易,3看新品定价有没有利润。这个工作如果做实了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就是大部分人做不实这个事情,所以我们要作为注意事项讲一下。

  1看新品销量和坑位占比指的是,看销量的增长有多少是来自于新品的。这里首先要注意的是清洗数据,对于低价冲量的,捆绑链接的,虚假发货的,侵权钓鱼的,都要剔除掉。其次就是要分清楚增长有销量多少是新品链接推起来的导致的,有多少销量增长是行业本身带来的。有些类目看起来年度增长很大,但是大部分增长来源于老品链接的收割,新品链接占比很少,这样的增长其实并不会带给新卖家多少机会,还是慎重为好。

   2看新品获评和拉排名是否容易,指的是最好能确认一下竞品的来评时间和规律,以及对方拉排名的方式,价格区间和配套的链接数量,广告打法,推测其拉新成本。不同的类目容错率是不一样的,有的类目70分的产品+70分的运营就可以推起来,有的类目可能80分的产品+80分的运营都不一定能活下来,如果只看新品推起来的结果,而不看其推起来的成本和难度,就会陷入幸存者偏差,导致踩坑。

    3看新品利润和竞争力,指的是看新品拉升的过程中,多久能看到利润,以及利润能保持多久。新品上架一般都会定低价或者给大折扣,随着排名上升一般就会慢慢涨价,涨价的快慢是拉升快慢和新品测试的直接结果。价格恢复越快,说明排名拉升越顺利,新品测试把握越大,产品放量潜力越大。

2.不要让供应商资源成为短板

    有些类目前端数据很好,但是供应商门槛过低或者过高,团队完全匹配不了,这样的类目也是很难做起来的。

    供应商门槛过低的情况相对更多一些,具体表现包括价格泛滥,以次充好,相互抄袭,相互倒货,交付不及时,品质差,配合态度差,没有升级能力等等。这样的供应商不仅容易把供应链市场做烂,还会跟一些同样唯利是图,毫无底线的跨境卖家一起把很多类目的C端市场也做烂。所以如果你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去挣这种摆烂的钱,或者你通过正常渠道找到的全是这种水平的供应商,那么还是不要去碰这样的类目。
    
供应商门槛过高的情况也是有的,具体表现比如品质或者技术过剩而导致的价格过高且无法优化,体量相差过大而导致的订单数量无法匹配,市场地位不同导致的商务条件不能达成一致,行业信息只在小圈子流通而隔绝外部人士。新卖家完全没必要去硬啃这种门槛,能支持你的供应商才是好供应商。

3.要看产品有没有护城河
 
   护城河是个很难具体定义的概念,我们不妨说几个反面,没有护城河的产品是什么样子。

   因为没有专利保护和核心技术,所以产品被人抄袭,低价倾销然后品质做烂;

   因为没有个性化设计,所以完全没有用户粘性,热度一过产品就卖不动了;

   因为没有规模效应,所以没有议价空间和降本能力,被供应商拿捏,被对手杀价;

   因为没有迭代路线,所以完全没有规划能力,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能不能吃上饭全看天意;

   凡此种种,我们大概总结起来,对新进卖家来说,具有护城河的产品,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1.主流供应商的产品开发主要来自于专业化的工程设计和对一线品牌的参考研究,而不是同行之间的抄袭,小厂即便是没有自主开发能力,至少也有自己的差异化方向和工艺标准,这样至少可以防止产品越做越烂;

   2.不同价位和出货量级的产品,在性能和设计风格上有明显差异,而且总体评分应该差不多,这说明每个价位段都有固定比例的用户,而不是统统都来买便宜货;

   3.产品最好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即“量越大,价格越低,质量越稳定”的正循环,这样可以保证在面临恶意的低价竞争时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和安全余量,一个10万块就能玩的类目,跟100万就能玩的类目,竞争程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4.产品有比较明确的迭代趋势和路线,即早进入的卖家是有“知情优势”的,可以更快更准的选到迭代产品,更稳的做好新品推广计划,更早的建立起流量和转化优势,如果你找不到类目的迭代趋势,那相当于你每次都是从0开始,相对于新玩家完全没有优势
 
已邀请:
你好,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很喜欢你的个性签名,很有信念感和生命力。一个小白开发前来请教。
 
1.“看新品获评和拉排名是否容易,指的是最好能确认一下竞品的来评时间和规律,以及对方拉排名的方式,价格区间和配套的链接数量,广告打法,推测其拉新成本。不同的类目容错率是不一样的,有的类目70分的产品+70分的运营就可以推起来,有的类目可能80分的产品+80分的运营都不一定能活下来,如果只看新品推起来的结果,而不看其推起来的成本和难度,就会陷入幸存者偏差,导致踩坑。”
 
之前开发的新品上线第一天都是挣钱的,也能依靠广告快速起量,直接就是被差评导致链接三点多分,广告的转化率下降很多,十分被动。
 
2.“看新品利润和竞争力,指的是看新品拉升的过程中,多久能看到利润,以及利润能保持多久。新品上架一般都会定低价或者给大折扣,随着排名上升一般就会慢慢涨价,涨价的快慢是拉升快慢和新品测试的直接结果。价格恢复越快,说明排名拉升越顺利,新品测试把握越大,产品放量潜力越大。”
 
新品拉升的过程中,多久能看到利润,以及利润能保持多久,这点通过我们的资金规划是可以大致量化出来,很清晰。就是作为一个小白开发,找到了新兴市场后,无法判断后续这个市场会卷的多快,只能每天监控。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x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