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分类:  Amazon 所属圈子: Amazon Amazon销售和运营

流量为王还是流量为王

发帖7次 被置顶2次 被推荐0次 质量分1星 回帖互动276次 历史交流热度13.93% 历史交流深度0%
其实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重资产,喜欢用资本去做电商?不是说不重要,到最后资本打法下的结果就是效果会越来越差,成本越来越高。电商的思路跟传统的思维是不一样的,我们始终依赖于平台,靠的是亚马逊给流量,行业信息差非常快,始终是在跟平台博弈。所以产品本身已经不是很重要了,产品为王这只是一个伪命题(品牌更不用说)。所谓的产品为王就是价格再低一些,成本再低一些,功能再多一些,实际上还是价格的竞争,用价格引流,而非像苹果手机一样别人抢着买。
 
我更赞同,亚马逊卖家在深圳的应该占了行业的70%,而深圳是没有什么产品概念的,都是3C类目(产品本身很难有优化的空间)。那就只能在运营上下功夫,而且深圳出现了大量从零起步、白手起家的卖家,说明了一点运营比产品重要。
 
不要不服气,深圳卖家成功的概率比内地高的不是一星半点。而深圳卖家重要的是在玩法上独领风骚。至于江浙沪(小商品、家具、其他货值偏高的产品等)、福建(服装),玩的是产品的供应链,或者是重资产运营,周期拉的很长。服装属于非标品,其实会更容易做差异化。大件或者高货值也可以做差异化,但终究还是要将流量的成本尽量做低。
 
以前在行业上升期,资本打法的确无敌,特别是坂田五虎、华南城四少这种企业,靠着违规和烧钱做起来也快速下去了。在深圳真正厉害的企业是1-2个人做几个亿,利润30%的公司。这种公司不靠资本,有可能靠产品也可能靠技术。小公司是没有钱去砸的,所以回到生意的本质是以小博大,以大博小。利润只会越来越远小,只能不断地做规模。
 
所以深圳的流量暴力和高周转,江浙沪、福建喜欢降低成本,拉长战线。深圳的打法不一定靠技术,但是江浙沪的必须靠资本(无论是工厂还是贸易商)。我们始终依赖于平台,玩的是流量,跟平台博弈带来的流量可以覆盖所有类目,但垂直品类只能做这个品牌(市场容量比3C小很多,如果是高货值产品,利润相对高一些)。
 
今年我走访了杭州、义乌、南京、无锡等地的江浙沪卖家,他们基本上埋头做产品,对于亚马逊的变化了解很少。无论是做了10年还是10亿以上规模的公司,他们都在做重资产、拉战线的事情。当然,江浙沪的卖家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工厂型的,另一类是基于平台需求做产品和供应链的贸易型。这类卖家反而会走得更远。市场是有限的,做的人只会越来越多,成本只会越来越高,把战线拉长才能比过去好。
 
对于这件事,我存疑。当然,内地其实也没有深圳卖家对于平台和行业的深刻理解,深圳卖家也没有江浙沪强大的供应链。所以深圳快,江浙沪慢,但是亚马逊需要的是快,深圳能跟得上节奏,反应更快。以小博大才是最重要的。
 
之前去杭州拜访了一个10亿级卖家公司,他们的做法其实就是极限压低成本价格,然后联合垄断类目。这个时代了,你把价格都压下去了,还能涨起来,靠微利,靠规模。深圳的大卖早就走过这条路,都倒下了。
已邀请: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前几年我认为是流量为王,即使一般的产品通过资本的操作,都可以无限的提高链接的上限。一上架刷个几十几百单,这谁顶得住?但是这两年开始亚马逊严打各种违规行为(特别是21品牌连坐之后),刷单,小卡片,账号合规性,扫号,视频等等,所以现在的卖家越来越重视白帽运营。白帽运营的前提下,运营和运营之间的差距就会拉近很多(不像是之前资本上来,那种遥不可及的差距),这个时候就要看你产品,看你链接的内功了,这个我认为产品是核心。
 
但同时换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现在大环境是所谓的白帽运营,按之前资本的操作在前几年那个环境都可以推起来,那么现在继续用资本流量的方式,起来的概率性对比之前也会更高。但是随之而来风险也会更高。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x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