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行业发展交流 如何破局 近期随感……深圳3C在产品端实...
如何破局 近期随感……深圳3C在产品端实际上并没有可以拉开与同行距离的地方,也没有突破产品的空间,所以只能研究规则,践行流量为王的宗旨。而江浙沪的大件相对而言只是重资产而已……
深圳3C在产品端实际上并没有可以拉开与同行距离的地方,也没有突破产品的空间,所以只能研究规则,践行流量为王的宗旨。而江浙沪的大件相对而言只是重资产而已,当时产品本身有足够的开发空间,款式、材质、场景、功能,而且题量足够大。如果做大件自发货的话必然要走大件云仓这种分销模式,这种是产品供应链和需求决定的,后来的人也会有这条路,这条路很多的是资本主导和模式主导,其实是可以复制的。
再看服装这一类产品,虽然服装玩具是非标品,但实际上它们跟家具家电还是比较像的,在产品本身操作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服装的营销思路主要依靠红人,典型的例子就是希音,前端网红营销,后端柔性供应链(借鉴韩都衣舍)。但总体来说,服装是具有产品可开发属性的,所以很多做服装的也照着希音的路子走,大概率绝对不会太差,而且不太会受时间的影响。
最后回到3C,典型的例子是Anker(我不关注股票也不关注财报)。Anker的模式是最难模仿的,他真的是产品为王,从而建立了品牌的认知度。但是如果让阳萌今天再打造一个Anker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是吃了时代的红利。在深圳做3C的很多关注Anker的很多类目,Anker基本上都有心无力。而且Anker还做过很多产品都放弃了,比如说汽车清洗机、pressure washer做得一塌糊涂暂停了,然后Anker投资的智岩(Goveelife)脱离灯带去做制冰机类目(把他们所信为的产品带到家电类目),一天就几单,还不如夫妻店。这里说明一点,Anker的粉丝只能在音频、充电类目给他带流量,他们也只能深耕这些品类,否则即使强如Anker也会有强烈的类目不适应。
当然,他们那种真正的产品为王也带有时代的印记。深圳其他卖家选择了高于产品本身的研究规则的思路,Anker是资本+产品+营销,Shein大件云仓是资本+供应链+营销,Anker是最难复制的,也不可复制的,其他两种模式是可以复制的。比如说家具,就算不去做分销单做第三方卖货也是相对简单的,这也是Aukey可以去年家具做到上百亿的原因。当然,熬基本身不是Anker产品思维,但是却借着深圳本土的强运营轻产品思路结合江浙沪的供应链实现了东山再起。
今年去了南京一趟,一个朋友几个人的公司做了几个亿利润30-40%,他们是实在的是专注于产品。但是当深圳卖家进入的时候,恐怕产品为王也玩不过流量为王。有一个在杭州做家具的朋友年产值16个亿也在往深圳搬,他的对手也是不用资本用技术做到了20亿。他告诉我上海大卖司顺也把运营团队放在深圳了,这就是规则的力量,也是赛道的优势。
5 个回复
Jultwelve - 2012年从事跨境电商行业至今…
赞同来自: 亿聚汇 、 Mint666
我简单分享一个见解,也是从《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这本书中提到的:服务-产品-品牌-专利-概念;
结合下个人经历,我个人接触到做跨境电商的国内企业创立于2002年,美国是总公司,目前该国内企业已被中国另外一家企业收购,最高营业额达7~8亿美金,由于已离职,美国总公司情况未知,可能仍然独立经营并未被一起收购。
本人有幸在此家公司工作近4年,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和部分企业经营的理念,该公司实质是美资犹太人掌管私人企业,国内企业只负责设计、供应链、IT、运营,美国总公司负责品牌、专利,而服务和产品相关的生产,仓储,配送运输全部外包,由服务商、代工厂承接。20多年的时间,已充分挖掘完了中国的供应链资源(后期开拓了马来西亚,越南供应链),并且利用低成本劳动力,降低了产品和服务成本,经过品牌和专利的加持,在美国本土电商平台赚取了高额利润。这仅仅是我接触到的行业中的一家企业而已,这种企业肯定有很多,为什么到2023年它要卖掉公司,可以结合这几年各大海外品牌的产业链迁移到东南亚一带情况思考下。
回到主题,我们国内跨境电商的模式,从最早的铺货、到精铺、到品牌、到专利、到概念,我们走了多远?
我个人认为,大部分商家走到品牌就很不容易了,能真正出头的鲜有,Anker、SHEIN已为榜样。
我们把视野放大一点,看看华为、大疆,这两家已经不是简单的品牌,更多的核心是技术专利的加持,形成的垄断地位。
而再把视野放到全球,不得不说下苹果,无实体按键的手机,封闭的系统,新的概念成功推出带来产业革新,让用户愿意掏腰包买单,而且为之疯狂,苹果产品所带来的全新交互体验以及产品品质是首屈一指的,仅仅靠单一品牌或者专利是达不到。
我们国内还在思考如何卷供应链、卷价格,卷规则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在发生什么变化?我们是进步了,还是在原地,还是在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