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职业生涯发展 在深圳,29岁,3年的精铺运营,想转向精...
在深圳,29岁,3年的精铺运营,想转向精品模式。请教各位前辈,我是否还有其他发展出路
跨境经验:3年亚马逊精铺-白帽
基本情况:29岁男 普通本科 普通家庭 未婚
基本工作经历:曾在某铺货大公司底薪5.5K做精铺一年,中后期到手提成6-7K(业绩在当时名列前茅),之后跳槽到小公司继续做精铺运营,底薪涨到1W,有从0到1的推新经历,德国站点多个产品3个月推到大类前400,毛利30%+(也依托了本土账号的福)。
理想:3年前刚接触跨境电商的时候我就感觉行业对了,不仅上手很快,并且自己也感兴趣,在钻研打磨产品的过程中可以真正的全身心投入(限于精铺模式,其实深度还是不够),看到销量增长以及买家的好评会很有成就感,于是心中确定了是可以为止奋斗的行业。
行动:我的所有亚马逊经验,因精铺公司的限制性,除了平台的基本操作和基本规则是公司教给我的,其他的运营经验都是自学的(产品不同发展阶段的运营操作和站内广告策略等),所以相比精品公司的运营,我的打法逻辑会没那么完善。
现状: 深感亚马逊平台内卷,但依然热爱跨境电商与产品。我清楚在亚马逊平台,精铺和精品的模式有很大的运营差别,我从刚开始其实也是想从精品开始做起,但迫于当时自身的经济压力以及没有精品经验的情况,导致没有找到合适的精品公司。
转变动机: 认为精品品牌模式是未来趋势,也是个人的发展方向。意识到精品模式相较精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展望: 对未来保持信心,但在35岁分水岭前,面临管理经验、精品经验和学历背景不足,感到竞争力不强。
求助: 是否还有转型为精品的机会,向各位资深人士请教。
11 个回复
应如是 - 天助自助者
赞同来自: Johnny阿林 、 Garyis 、 LyleTeng 、 减肥吗 、 SuperK 、 EthanXD 、 陈个李Greennn 、 jeagerYY 、 芸芸众生一员 、 桥豆麻袋123 、 MIDORI 、 三宝哥 、 CharleneL 更多 »
我觉得完全有机会
其实现在行业里的精品运营和精铺运营边界是不太明显了,运营手法方向上差异不会非常大,精品和精铺差异之一是数据颗粒度关注的更加细致,比如精铺一般是不会关注到数据漏斗这个概念,从曝光、点击、加购、到购买,四个漏斗里,哪些漏斗损失较多,哪些漏斗表现最佳,继而去推测消费者的行为可能受哪些影响更大,从而做针对某个漏斗/环节的优化。
精品和精铺更多是公司模式上的差异,如果一家公司单方面只是一个贸易商的话,类目做的也比较多,类目细分市场聚焦不够深度的话,SKU比较多,且规模和数据量不大的话,都不能称之为精品。因为类目多,不深耕,数据量少,sku又比较多,没有精品的意义,就那么点数据量,类目还分散,运营做得再精细化也是本末倒置的,而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所以楼主有0到1的推广经验,销售推广过程应该问题不会太大,可能更多是之前的平台类型影响,对于数据颗粒度、产品生命周期、市场趋势变化把握不够仔细。
以及楼主之前做的可能都是欧洲市场为主,欧洲容量普遍比较小,竞争也不够大,本土店铺的buff,如果接受美国红海类目的话,预期会有水土不服的风险,但如果你足够热爱,有耐心去研究市场流量结构、竞对打法、竞争特点....推广上的内容我觉得慢慢都可以去解决。因为就我面试的很多运营里,简历关键词基本都是精品运营、精细化运营、白帽啥的,真正面试沟通起来的时候,对方回答出来的内容都是小词推大词、先开自动、listing优化啥的....都是一些老生常谈,基本属于毫无营养价值的输出,很少人可以输出:有逻辑,有针对性,有层次感,有依据性的,可执行性较强的推广计划。
论坛上优秀的小伙伴很多,都可以多交流,多看其他优秀伙伴的帖子观点,同时注意一点:当别人在解读和输出某种推广打法的时候,如果你未能去假设和理解其打法能够成立的可能性条件时,那么当你直接参考这种观点建议去调整推广计划的话,无异议是在自己的店铺上 拿自己的美元去验证他人的想法,陷入拿来主义的困境,因为彼此的转化条件、细分市场特点、竞争情况、产品生命周期等各方面都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