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发现 产品开发 从事亚马逊第四年,分享我的选品思路与工具...
从事亚马逊第四年,分享我的选品思路与工具,大家对于以下SOP有什么想法与建议?期待与大家讨论
我将选品三个步骤 发现需求/选品粗调研/选品细调研 :
第一步,发现需求,用户需求是第一,不管是真需求还是假需求,我们的本质是抛开产品特征,按照第一性原理找到真正需求,就像孕妇枕,本质是孕妇在孕期无法找到合适姿势去入睡的需求,才会延伸出来孕妇枕这个产品。这里我会用到三个方法:
1、站内节点找需求:基本上我会新品和BS榜单一起找,会打开每一个节点仔仔细细看,比如说baby节点,我会把baby节点二三级类目全部看一遍,结合这些NR榜单产品去看BS榜单上有没有。如果BS榜单上有,我会思考这个需求,竞品做对了什么,我能做什么微创新,如果BS榜单上没有,思考这是否是一个新的需求点,我能做什么最简单的操作去快速占领市场,价格优势?功能优势?
2、关键词找品:去找一些新词,但没有对应产品,思考这个词本质的需求,是否可以用老产品做迁移,直接上加价卖;同时也会思考一些大类词下面的小词,比如muslin这个材质关键词,下面会对应很多产品,可以根据小词找品。
3、其他平台迁移:基本上我会去ins&tiktok上找一些热门产品视频看,带着产品思维刷,因为每个视频都会有对应链接,首先看我不懂的产品,看产品数据,评论点赞之类的,破一定数值的视频+没什么评论的产品+没什么人关注的节点,我会用已有供应链入局。因为评论区本质上是对需求的再次验证,虽然不乏一些伪需求,但带着用户思维去看这个产品,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步,选品粗调研,这里的调研基本上包括以下几个纬度:
1、产品利润率,根据1688(在没有现成供应链的情况下)供应链报价,计算产品大致利润率,初期一般会选40%以上净利润的,这个过程中不计算产品广告费。这里会有一个难点,很多产品没有现成供应链,要用迁移的能力,去找供应链去替代,带着大致的需求去询价,确认差异化改款时间和成本。
2、看新品友好度,确认该节点是否有新品入局,以及是否可以做微创新的差异化。
3、看专利,会大致看一下专利情况,初期筛出一些风险点
4、看主要关键词CPC竞价,如果竞价太高,投入产出比不大。
5、看产品关键词趋势,这里会用到XX精灵以及商品探测器,确认产品趋势,如果呈现上升趋势,我会继续。
第三步、产品细调研。
1、竞品分析与产品需求确认:我会把BS榜单上所有该需求下各种类目产品做一个分类,根据不同类别的下主要关键词的前十页评论区做一个细致分析,确定差异化的点,同时可以对用户需求做一个比较细致的把握。
2、看专利,再一次对专利进行复核,确认外观、商标专利。
3、确认产品周期与季节性,会看谷歌趋势&关键词趋势,确认产品的季节性,明确现在是否可以入局,该需求是否具备长期增加的趋势。
4、看市场容量,根据ABA排名,看市场需求的大小,明确是否存在垄断。同时确认每一阶段竞品,预估目标销量。
5、看竞品实力,看卖家实力,比如头部产品有多少垂类链接。
当然,以上3、4、5可以在粗调研中做研究,但是我觉得粗调研的步骤基本就呈现产品是否能入局,粗调研中2、3、4、5属于对以上数据做复核与细化,不是主要确认的因素,前期对产品进行粗调研是为了有效节省时间。除了以上步骤,还有几个关键点我会注意:
1、产品类目:服装/3c/中国卖家不准入的类目/CPC长期大于2的类目不做
2、产品单价:20-30美金以上,去除广告,按照同类最低价,毛利保持在35%以内
3、改款时间+生产周期不宜过长,最长生产周期是30天
4、前期投入:单款3w以内
5、差异化可做,且模具费用在3000以内。
以上,就是我选品的SOP,基本上我在粗调研就把产品定下来了,细调研是对判断的复核与加持。
大家对于以上SOP有什么想法与建议?欢迎大家交流讨论,分享关于自己的选品心得。
38 个回复
Gnitliang - 精品开发一枚
赞同来自: Lynn99 、 VictoryXue 、 op菠萝包po 、 奶茶胖 、 leovsam 、 小马小马 、 四月一日 、 Tiny2020 、 养只花花花花 、 Andy聊跨境 、 HenrySong 、 和风啊 、 SheilaSmith 、 小脑瓜噼里啪啦 、 ghostallwin 、 一般般 、 花开富贵007 、 Taptain 、 Tutu1234 、 哦幺发钛猜 、 youbye 、 wanyine 、 MaonKu 、 Snowball 更多 »
1、第一性原理分析用户需求方法核心方式像楼主说的“以用户需求是第一,本质抛开产品特征”。与另一种需求分析方式非常类似:“JTBD焦糖布丁需求分析法”,另一种叫法也是“用户任务理论”。核心是挖掘用户上层需求。理论核心是用户要的不是功能,而是产品能在某些场景下帮助用户完成的某项任务。举例来说,用户需要的不是要买一个电钻,而是墙上的一个孔!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发现一些市售产品没有的卖点,或者楼主后面再站外TK,独立站、INS等等渠道能更快的找到更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此种方式在站外找产参考产品简直不要太快哈哈。
2、在遇到一个不熟悉的新品,怎么去找出来这个上层、核心需求?
假设理解每个用户的不同需求为一些不同颜色的气球。同一款产品,每个受众的气球颜色可能都是不同的。那我们的目标是找出一个“颜色最大公约数的一个气球,去击爆气球”,开出一款可以满足做多用户需求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
通常来讲,抓取用户上层需求需要将用户带入使用场景中,用户需求分析需要同时结合到用户人群和使用场景。用户在使用一款产品之时,必定会有一个使用场景。不同用户在相同场景下有不同的需求。使用产品的用户人群分析+使用场景分析结合,可以最精准的分析到用户需求。
举例来说,职场通勤群体在购买背包时与学生群体不同。10岁的小朋友在买水时和30岁人群买水时候的选择也会不同。那这一点更适合挖掘细分需求和在新品成功之后在类目继续拓展新品。
那这里通常的方式是分析用户的评论,通过抓取到用户的评论分析用户使用需求,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分析工具,基本都可以帮助你快速处理。那楼主的关键词分析法则是另一种快速分析用户需求的方式。
3、另一种更精准的分析用户需求的方式。最经典的“KANO需求分析模型”
KANO 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发明的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工具,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体现了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必备属性: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大幅降低,不会使用此产品。当优化此需求 ,用户满意度不会显著提升。
期望属性:当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提升,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降低;
魅力属性:用户意想不到的,如果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降低,但当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有很大提升;
反向属性:用户根本都没有此需求,提供后用户满意度反而会下降;
无差异属性:无论提供或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都不会有改变,用户根本不在意;(通常理解为伪需求)
需求判断方式:如下图,可在提取评论后将需求带入图中的不同属性曲线。
当几种类型的需求同时具备,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开发排序:
必备属性:留足资源,最优先满足。
期望属性:排在必备属性之后,优先选择满足需求性价比更高的。
魅力属性:尽力挖掘,先做成本低的。
反向属性:避免做和商业模式无关的,同时要权衡多方利益。
无差异属性:不做。
不同的判断模型还有马斯洛需求分析法,四象限分析法.........
不同分析法可以提供多种分析方式或不同角度,打开产品开发的思路。
时间有限,码字太慢哈哈。内容比较抽象,大家理解起来可能有点慢,如果大家感兴趣,之后继续更新用户画像构建方法和产品开发实战比较实用的内容。感谢楼主发布的高质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