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分类:  社区指南 所属圈子: 社区指南

用户洞察驱动产品创新:“非共识但正确”的跨境电商产品工作认知;我有一个想法,怎么评估是“金点子”还是“伪需求”......

发帖56次 被置顶43次 被推荐10次 质量分1星 回帖互动368次 历史交流热度2.28% 历史交流深度0%
精选课代表内容,来自用户“WIrqs”对《“非共识但正确”的跨境电商产品工作认知》先导课程的总结:
 
非共识但正确,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应该怎么做?

共识往往来自于不够严谨的思考,以及粗暴的部分归因,还有行业的红利惯性。现在还是产品词,以后都是品牌词(华为手机现在的主要流量词可能是安卓手机,但是到了以后主要流量词变成了华为手机,到时候你就没有机会了)

关于类目选品的方法,其实是一个基于亚马逊商品管理体系的事后归因,其根本是这个产品解决了用户一个问题,用户购买的时候其实不会很关注这个产品类别要用户视角去研究产品才能穿越周期--现在国内的中小卖家可以做的只能是基于评论的分析-但是存在问题评价往往基于负面的情绪用词比较重,正面的情绪不表达或者很隐晦。

购前购后的体验维度不统一,比如我买一个键盘,一开始我想要的可能只是静音性能好,打字的时候不会打扰到同事,同时兼具美观和按键的舒服,键程合理舒适。但是买回来之后可能还会考虑蓝牙键盘的话有续航问题,大小和桌面的匹配问题,轻重的问题,打久了手会不会累的人体工学问题。评论是购后的,那么购后关注的点其实不一定是购前特别看重的点,即不一定是成交的关键点,要会进行需求的定义和优先级的理解和排序
 
 
精选课代表内容,来自用户“WIrqs”对《我有一个想法,怎么评估是“金点子”还是“伪需求”》先导课程的总结:
 
现有的产品销量即市场占比其实就是用户人群宽泛需求占比的载体,可以去进一步分析选择了这个产品的这些用户人群可能具有的需求特点和衍生需求点或者和我们要评判的需求的相关性,找相近的需求链条来验证我们的“伪需求/金点子” 。

通过现有的市场投票结果来做用户细分地图,
①可以完善产品线布局 
②可以更好的衡量需求的性价比 

需求理解比需求调研更重要,问卷的时候不要问主观的:你会不会买?而是进一步思考你买的原因可能由哪几方面构成?通过什么问题可以证明你有或者没有这几个购买原因?有时候用户也不知道自己真实需求是什么? 重心应该放在期望需求和兴奋需求上的突破和基本需求上的创新。

注重重点,但是也应该重视每一个需求 四力:推力、拉力、习惯、焦虑 

推力:当前解决方案还有不满点,比如鼠标移动慢跟不上想要的工作节奏,用久了手腕很累 
拉力:看到有DPI更高的鼠标和更符合人体工学的鼠标 
习惯:但是又感觉现在的鼠标也还可以用,只是用久了手酸,其他没什么毛病,挺好的 
焦虑:怕新鼠标用不习惯 

概括起来就是:当前不满力和使用惯性力的对抗(需要深入思考习惯的背后是不是因为没有好的供给)
 
扫码立即免费查看用户洞察驱动产品创新先导课程 
小程序课程页面.png

课程专属.jpg
已邀请:
所有的数据推演,都有前后的时间维度归因。离开时间就会出现偏差,不同时间段的选取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加入卖家社群
关注公众号
加入线下社群